城市概况
1.都城制度:“匠人营国,方九里,旁三门,国中九经九纬,经涂九轨,左祖右社,面朝后市……”。
2.中国历代都城规模大小的顺序:①隋大兴城(唐长安城);②北魏洛阳城;③明、清北京城;④元大都;⑤隋、唐洛阳城;⑥明南京城;⑦汉长安城。
3.中国五大古都:西安、洛阳、开封、南京、北京。
中国七大古都:以上五处加安阳、杭州。
4.金中都、元大都、明清北京城址变迁。元大都是与《周礼.考工记》王城之制最接近的。
5.唐长安城为里坊制,为封闭型,宋汴梁、临安转变为开放型,沿街设市,沿巷建住房。
宫殿概况
1.周制三朝五门。三朝:外朝——决定国家大事,治朝——王视事之朝,内朝——办理皇族内部事务、宴会。
五门:皋门、库门、雉门、应门、路门。
2.东西堂制:大朝居中,两侧为常朝。汉代开东西堂制之先河,晋、南北朝(北周除外)均行东西堂制。隋及以后均行三朝纵列之周制。
3.隋、唐的三朝五门。五门:承天门、太极门、朱明门、两仪门、甘露门。
三朝:外朝承天门,中朝太极殿,内朝两仪殿。
4.唐代宫殿雄伟,尺度大。大明宫含元殿建于龙首原上,前有长达75m的龙尾道。麟德殿面积达5000余㎡,约为清太和殿的三倍。
5.宋代宫殿创造性发展是御街千步廊制度,另一特点是使用工字形殿。
轴心舍:即工字形殿的唐代名称,用于官署。
6.元代宫殿喜用工字形殿。受游牧生活、喇嘛教及西亚建筑影响,用多种色彩的琉璃,金红色装饰,挂毡毯毛皮帷幕。建录顶殿、棕毛殿、畏吾儿殿、石造浴室等。
7.明、清紫禁城宫殿。
坛庙概况
1.坛:祭祀天、地、日、月、桑农等自然物的建筑。
2.庙:祭祀帝王祖先的建筑。
3.大祭:皇帝亲自祭祀。中祭:皇帝派大臣代祭。望祭:不设庙,只朝所祭方向遥祭。
4.圜丘:祭天的坛。
5.天坛(应了解其历史概况、默绘其总平面示意图,指出其设计成功之处)。
6.孔庙(应了解孔庙布局的特点)。其中最大的孔庙是曲阜孔庙。
陵墓概况
1.四出羡道:商、周帝王陵墓的型制,由东西南北四方,以斜坡道及踏步由地面通向墓室。
2.封土:帝王陵墓地表以上陵体。
方上:累土为堆,呈截顶方锥体形的封土。
3.中国已知最早的建筑总平面图:河北平山县战国中山国王眷墓出土的一块铜板兆域图。
兆域:基地的界址。
4.黄肠题凑:汉代帝王陵制,用柏木段垒成墓室,柏木心为黄色,木段头皆朝内,故称。
5.陵邑:汉陵各设陵邑,即小城市。迁各地豪富及前朝官吏来居住,名为守陵,实是强干弱枝,便于管理统治。
6.唐代陵墓,“因山为穴”(以乾陵为例,了解其布局特点)。
7.五音姓利:阴阳勘舆术先按姓分属五音(官、商、角、徵、羽)而择地。宋代国姓赵,属角音,墓地要“东南地穹、西北地垂”,故宋陵由高向低而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