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影的制作包含很多部分,有导演、制片、灯光、摄影、服装、化妆、道具、与剪辑,一部电影需要很多人员配合才能制作出来,剪辑是其中一个部分。
剪辑的工作是什么?
举个例子,导演拍摄出最原始的素材,一个镜头一个镜头看,可能看不出来有什么样的意义、在讲说什么样的故事。但是经过剪接的编辑组合之后,就会变成一个有意义且大家看得懂的故事。
做剪辑师的要求是非常全方面的,要懂视听语言,各种剪辑手法和技巧等等。可不是普通观众理解的对着剧本台词把镜头连起来那么简单,如果只会连镜头,你也做不长久。
如何当好一个剪辑师?
要当一个好的剪接师,最起码经过三到五年的基础训练,而且必须具备以下六个条件:
1、反应灵敏
导演所拍摄的一部电影,大概七到十个小时左右,再把它剪成约一个半小时的片子。
通常整个拍完以后,导演会跟剪辑师一起看片子作讨论,这时候剪辑师已经把导演的素材做初步的编排调整了,但这未必是完全照导演的意思,所以导演要先跟剪接师做沟通。
十个小时的素材可能要分成两到三天看,期间导演会跟剪辑师提出他对各个镜头的看法,拍摄的镜头如果拍的不好,可能会重拍,就是我们常说的NG。
有时同一个镜头拍了好几次,但其中有一些是不好的镜头,有些是选用的也就是未达满意但尚可接受,想先留下再看看能不能拍得更好的镜头。
在这种状况下就会拍好几次,剪辑师也就得看好几次,之后导演才会说想用第几次拍镜头。在这十个小时的素材里头,导演一面看一面讲,剪辑师都要记着。所以如果你的反应不够快,记忆不够好,可能就无法胜任剪接师的工作。
2、有耐性
第二个条件是要很有耐性。
当你专心剪的时候,往往没有想到时间过得很快,常常一剪就是十个小时十二个小时,都是工作人员到了吃饭时间提醒,否则就会忘了时间。
因为剪接时要全神专注,如果冒然停止工作,整个戏剧情绪断掉,可能会把那种感觉打断掉,所以就要一直做下去。要有耐性,能连续坐下来做几个小时都不动,才有可能成为好的剪辑师。
3、电影感
简单地说,就是先天的才能,就像当画家需要绘画的天份、歌唱家需要好的歌喉一样,是自然的天份。
剪接师的电影感就是对戏剧的感觉,将来自己去拍戏,不论是纪录片或剧情片,能不能去感觉演员演的好或不好。
或者在剪接的时候,演员话讲完了,后面的片段是不是就把它剪掉不要了,如果要留的话又要留多长,得凭感觉去做这个判断。
这都是天然对戏剧的感觉,能把该结束的结束,又能让每个人也都认同的时候,就可以做一个好的剪辑师。
4、文学修养
文学修养或者说是艺术上的修养,影像创作是一种综合创作,包括美术、音乐、写作都在其中。
电影是用影像讲故事,你如何把故事讲得清楚,呈现出来就是一种文学上的修养,会影响你艺术上的表达。
音乐也是,你什么时候要放音乐,要放哪种音乐,如果没有对音乐的感觉,也很难去下音乐,所以剪辑师对音乐的修养也必须要有。
美术方面,如何去选择镜头间的衔接,光影要怎样接才比较漂亮,即是在考验剪接师的美术修养。只要用很单纯的影像,放到适当的位置,所有的故事就会很生动。
如果没有影像进来,当它只有语言,我们可能听不太懂,也很难想像,而把影像放进来的时候,故事就生动了起来,所以影像就是很重要的故事。
5、寻找剪切点的方法
应该在哪些地方进行剪切和连接呢?寻找剪切点无疑是编辑者的重要工作之一,在这里有点需要注意,这就是画面的顶点。
所谓画面的顶点,是指画面是动作、表情的转折点。
比如人物手臂完全伸展时,点头打招呼后低头动作结束时,球体上升即将下落时,收回笑容的瞬间等。
影像是一连串静止画面的连续,因为前面的胶片在人眼中会形成残留的影像,所以胶片上的画面看起来才是动态的。
因此,越是激烈的运动,在画面的顶点或者在动作开始的前一刻进行剪切,会在后面的胶片上产生强烈的残留影像的效果,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。
6、剪辑的目的
从物理制约中解放,自由控制时间和空间。在摄影和制作中有时需要分割镜头,在后面把它们构成一个情节。
在作品中省略故事中实际时间的流逝,省略故事中空间的移动,结合演出意图构成剧情,确定作品的最终面貌。
有目的地进行镜头的连接,明确、强调想表达的内容,使镜头的顺序和结构更严密,突出情节性要素。
怎么剪出大家看得懂的故事?
在创作时,我们在头脑里都是用文字连接,电影或影像创造则是用影像去组成一个意义的故事,导演提供很多素材,就看你怎样去挑选,然后编辑组合。
影像的创作也是一种文学创作,你怎么样用影像去讲一个动人的故事。你需要去把素材整理,让大家看得懂,并且让人觉得是有意义的。
版权声明 | 文章整理自网络,仅供学习参考,版权归属原作所有
如有问题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